視力保健-工作耗眼 白內障來得早

  • 2011-05-20
  • 中國時報
  • 李盛雯/台北報導

 

     讀書拚過頭、高度近視,加上看診和手術都得消耗眼力,每天忙著救人的醫師,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就是白內障!國內統計,醫師不但罹患白內障風險比一般人來的高,白內障出現的年齡也比一般人提早至少5年,不得不靠手術治療。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李建興就觀察到,醫師們在挑選人工水晶體時,首重材質跟設計,九成以上都偏愛後遺症最少的軟式和非球面設計。

     醫師也會有白內障?別懷疑,國內得白內障的醫師還真不少。因為高度近視正是白內障的一大危險因子,李建興用數字說明,比起白內障一般好發年齡在6、70歲,高度近視比例高的醫師族群,平均提早5年到10年發病,特別是眼科醫師。

     近年來各式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出陳推新,怎樣挑選,對多數病患而言都是難題,而當白內障病患自己就是眼科醫師時,正所謂「內行看門道」,有許多觀點值得參考。

     李建興指出,撇開價錢不談,絕大多數眼科醫師在幫自己或親朋好友挑選人工水晶體時,惟一考量就是挑個「最不容易出差錯」的,因此,手術傷口小、免去縫合麻煩、術後恢復又快的軟式人工水晶體幾乎是所有醫師一致的選擇;可過濾藍光跟紫外線,達到光保護效果的特殊黃片設計,也是眼科醫師們要求的基礎配備。

     另一項考量重點是視力表現,李建興說,相較於傳統球面設計,非球面設計的人工水晶體,由於能降低球面像差,可改善夜間視力,看得更清楚、視力品質更好,被許多眼科醫師視為是只看到好處、看不到壞處的最佳人工水晶體。

     甚至曾有病患開刀相隔數年,一眼先植入球面,另一眼再植入非球面設計,結果兩眼視力立判高下,馬上向李建興抱怨,要求全換成非球面設計的不可。

     不過,李建興強調,不一定非得自費使用最新的人工水晶體,每個人的眼睛狀況、生活型態、工作需求乃至經濟能力各不相同,重點在於接受專科醫師評估並挑選最適合自身狀況的人工水晶體,才是決定人工水晶體的正確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