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何必端午才吃

  • 2011-06-05
  • 旺報
  • 【(繆黃佳/南京大學碩士生.台灣大學台文所交換生)】

     端午將近,街頭巷尾、大賣場中,碧綠綠的粽子一天比一天多,不過在大陸這麼應景的節令食品,在台灣卻是常年風行的一種小吃,並不在乎只有端午前後才吃。我想這當然離不開台灣人愛吃、會吃、講究吃的精神,在這精神之下,看似玩不出什麼花樣的粽子,也毫不例外地揉進了許多台灣本土的風味和特色。

     南北粽子各有所愛

     我最愛台灣報紙上的美食版, 一看之下才知道,台灣雖不大,小小的粽子卻也分成南部粽和北部粽兩種截然有別的包法。南部粽似乎與我們南京乃至江浙一帶的相似,直接用生糯米,加上各種配 料,用粽葉裹好後以大鍋滾水煮熟。而北部粽則較不同,是先將糯米加醬油上色並炒香,再加入也是事先炒好的餡料包裹後,用蒸鍋蒸熟。因為整個過程不下水,所 以北部粽蒸熟後,糯米的顆粒分明,嚼勁十足,不像南部粽吃起來會比較黏軟。兩種不同的口感,當然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不過,不管是南部粽還是北部粽,放起餡料來可都是十分慷慨,往往一個粽子裡就無所不包地塞進了切成大丁的紅燒肉塊、滷香菇、鹹蛋黃,還有 炒過的蘿蔔乾等等,要是想搞點兒創意的,說不定還會包進一些干貝之類的水產。如此一來,糯米的比例自然就大大減小,蒸好或煮好的粽子一剝開粽葉,就看到各 色餡料藏不住似的從四面八方露出來,油潤亮澤,特別誘人。

     這樣的粽子,無論是看是吃,可想而知都會令人多麼心滿意足,可是卻也每每讓健康養生或美體瘦身的顧問專家們大聲疾呼:高油高脂,不易消化,美味當前,也要小心下口啊!可不是嗎,這麼紮紮實實的一個粽子,又是米又是料,絕對抵得上一頓飯,尤其北部粽的糯米還先炒過,更是多過了一次油。哎,誘人卻不敢盡情享受,真是折磨啊。

     來台灣之後我才發現,除了一般的肉粽,其他品種的粽子,兩岸似乎就很不一樣,不同於我們在大陸常提到的豆沙粽、蜜棗粽,台灣多的是菜粽、鹼粽等等。

     菜粽之菜竟是花生

     剛聽到有「菜粽」時,我特別感興趣,以前我總嫌粽子不包青菜,不夠健康,這回來了個「菜粽」,我猜大概跟上海菜飯有點異曲同工吧,是不是把青菜剁碎了摻在米中,像竹筒飯似的,白而油亮的米粒襯上碧青的菜葉,再加上棕葉的清香,想來一定不錯。

     沒想到我徹底錯了,菜粽之「菜」,不是青菜,而是──花生!之所以叫菜粽,只是和肉粽區別,示意素食可也。據說,這花生粽的正宗吃法是在 剝開的粽子上,撒上研磨過的花生粉、香菜和鹹中帶著微甜的稀醬油膏一起入口。這麼有儀式感的吃法,我還真難想像會是什麼樣複雜的味道。

     結束交換生的日子,回南京前最後一晚,我琢磨著應該吃點什麼真正道地的台灣食物,來作一個標記式的告別。台北是個美食城,越挑越覺得花了眼,不知哪裡的靈光一閃,我想起很多很多次過其門而未入的「王記府城肉粽」,這家在台北最有名的南部粽子店,我一直既好奇覬覦又擔心熱量,現在,也許是時候了吧。

     少女獨行演繹燒肉粽

     很早以前就聽過鄧麗君和蔡琴唱的《燒肉粽》,是我接觸過的不多的閩南語歌曲之一,幽遠曲折的小調,總讓我想到深夜的小巷中,一個手挽竹籃 緩緩獨行的叫賣肉粽的少女身影。我跳上了往基隆路的公車,走進了那門面不大的府城肉粽,點了一個菜粽,還有另一種台南小吃碗粿。冬日的晚上,還真有如我想 像中《燒肉粽》哼唱的意境,我裝作內行的樣子,厚厚地撒上花生粉,沾一點香菜,又擠了幾滴醬油膏。看著幾乎有點陌生的粽子,一口咬下去,糯米的黏、花生的 硬,沾料的甜、鹹、香,真是說不盡的滋味。

     我很慶幸這最後一餐的選擇,台灣的中華點心,台北的台南味道,串起兩岸共同的傳統和相思,串起新老府城的變遷與記憶,都在這一顆平凡卻也華麗的粽子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