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

* 2011-08-08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清代戲曲家孔尚任「桃花扇」:「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用來形容 2009年開始的全球股市反彈,以及本月5日的全球股市暴跌,實在十分貼切。尤其台灣股市,當日暴跌464.14點至7,853.13點,跌幅高達 5.58%,市值跌掉新台幣1.24兆元,不但許多股民的財富大幅縮水,甚至引起另一種恐慌:「二次衰退」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金融海嘯時所宣稱的大衰退,是否又要來臨了?

 事實上,若仔細觀察全球各主要股市,可以發現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股市自2009年即大幅反彈,而且股價指數一直維持在相對高點,長達兩年半左右。這期間內除了今年3月日本震災時,做過回檔修正,各主要市場的股價指數,幾乎都維持在金融海嘯期間最低點的兩倍以上。以台灣股市而言,金融海嘯前股市最高點曾達9,300點,金融海嘯時最低跌到3,955點,2009年以後大幅回升到8,000點以上,此後幾乎都維持在8,000點至 8,900點之間。若說從9,300點劇跌至3,955點是過度恐慌,持續兩年多一直維持在最低點的兩倍以上水準,是否已經泡沫化呢?

 判斷股市是否泡沫化,可以從相對的經濟實質面觀察。當股價持續維持在最低點的兩倍以上時,經濟實質面是否也隨之快速復甦了呢?以台灣過去 3年的實質GDP比較,2008年為13.1兆元,2009年為12.8兆元,2010年為14.2兆元,可以看出經濟實質面的變化有限。換言之,股市的亮麗表現,充其量只是反應上市櫃公司的營收獲利相對較佳;此外,以台灣股市本益比高於香港為例,可以看出台灣股價相對偏高,有向下修正空間。另一方面,上市櫃公司之營收來自國外訂單的依存度偏高,股價變動容易有過度反應(over-shooting)的現象,本月5日台灣股價的暴跌,正顯示前述的情況。

 至於造成全球股價與經濟實質面脫節,而有泡沫化現象的根本原因,則是歐美各國金融海嘯後經濟成長遲緩,因而不約而同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所致。其中尤以美國最為「瘋狂」,兩次的量化寬鬆措施(QE & QE2),一共釋出1.6兆美元的資金,希望以增加流動性的供應,並以低利率為誘因,來促成投資與就業的增加。然而,歐美寬鬆貨幣政策並未達到預期效果,景氣復甦依然遲緩,與亞太新興國家相比,有如天壤之別。其實,歐美許多知企業例如蘋果公司,其本身之獲利非常亮麗,公司市值快速成長,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然而,在就業方面,蘋果公司對美國的貢獻遠不如對中國的貢獻,因為蘋果公司下單給所謂「蘋果概念股」的公司生產,而這些公司的生產基地大都在中國大陸。

 嚴重的是,各國所釋放出來的鉅額流動性,因為資金價格(利率)偏低,炒作獲利率遠大於資金成本率,熱錢遂成為流竄全球股市與匯市的亂源,甚至也成為原物料市場的炒作主力,導致油價、金價、基本農工原料價格快速上漲,不但造成金融市場的動盪,也使實質產出因成本上升而陷入「停滯性成長」(Stagflation)困境。另外,由於各國央行對於匯價的關注與干預較為深入與嚴密,投機客在匯市較難予取予求,因而在全球股市輪番炒作,從而帶來持續兩年多的全球股市泡沫。

 泡沫越大且持續越久,就越容易被戳破。此次全球股市泡沫的破滅,原本源於美國兩黨惡鬥,遲遲不解決其國債上限問題所致。因此在美國兩黨惡鬥白熱化雙方僵持不下時,美國股市大幅下跌還算很合理;但美國的國債上限問題妥協解決之後,美國股市還繼續拖累全球股市大幅崩盤,則讓人乍看覺得奇怪。其實並不奇怪,一方面是以歐美的實質經濟表現,能讓股價撐在高點長達兩年已是異數,早就該回檔了。此外,股價大幅下跌,才會有危機入市的套利修正空間。另一方面,投機客也有「唇亡齒寒」的危機意識,看到號稱債信最好的美國政府都有可能借不到錢,還是先落袋為安,暫時韜光養晦為宜;先保留現金再伺機而動,奉行「現金為王」(Cash is the king)策略。由於炒家們都不想當最後一隻老鼠,因而爭先恐後賣股,股市泡沫就破滅了。

 要言之,目前的股價崩盤應該是股市泡沫破滅所致,所謂的二次衰退應該還沒到來。歐美的經濟仍在緩慢復甦中,亞太新興國家仍可因歐美國際大廠持續釋出訂單,而維持較歐美各國為佳的經濟動能。同時,若中國內需不因打擊通膨而硬著陸,則相對上還可能成為周邊各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因此,要擔心的仍是資產價格泡沫化;股價泡沫破滅後,不動產價格泡沫也可能跟著被戳破,此點更值得擔心。股票因流動性高,故其價格修正較快;不動產則較缺乏流動性,價格泡沫破滅後,修正時間可能長達數年,甚至影響實質經濟的動能,這才是各界應當特別關切注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