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 2011-08-22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古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目前全球金融經濟的亂象,用撲朔迷離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其中最應該負責的是始作俑者的美國,從次級房貸、金融海嘯、二輪量化寬鬆等,都是以鄰為壑的作為;而歐豬五國積弱不振、日本震災引發恐慌性下單導致電子業存貨過剩,加上民主政治的政策買票,中產階級逐漸萎縮,一連串的金融、經濟、財政、產業、政治等缺失,混在一起,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今日的亂象,源自美國的次級房貸,這原本只是不動產這個產業過度擴張的單純問題,其泡沫破裂後雖有陣痛,但在市場機能下,應不致演成大亂。不幸的是,金融業者以財務工程的高深技術,將次級房貸資產證券化,透過金融衍生性商品,包裝成各種結構商品,讓泡沫持續擴大,又有大型金融機構以CDS等所謂信用強化商品加持,因此連擔任把關工作的信用評等機構,都給予過高的評等,成了事後諸葛亮。而且泡沫越做越大,讓直接金融也發揮「乘數效果」(multiple effect)進行信用創造。

 不幸的是,當最源頭的次貸泡沫破裂後,「乘數效果」也產生了倍數的信用緊縮,從而帶來2008年的金融海嘯。信用緊縮使得歐美金融業者無力給企業資金融通,各國政府在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揮霍的財政政策,被當作拯救世界經濟的萬靈丹。

 對於原本內需不足的新興國家,揮霍的財政政策用以填補對歐美出口遽降的缺口,倒也不致演成經濟失控,並且因為新興國家財務創新能力不足,自製的金融泡沫幾乎闕如,受傷反倒較輕。因此在金融海嘯之後,經濟復原的速度反倒較所謂先進國家更快,甚至像中國、印度等國家,經濟表現堪稱亮麗。

 反觀歐美先進國家,長期以來在民主政治的政策買票文化下,社會福利支出成為越來越大的財政泡沫,而因政治獻金及利益團體的遊說,政客們對於富豪不敢拔鵝毛。甚至連股神巴菲特都看不慣富豪負擔不到20%的稅負,投書媒體表示,他自己只付17.4%,他的富豪朋友們平均稅負只有15%,而他所雇用的員工們,平均稅負達36%。在這樣的稅賦結構下,當政府祭出揮霍的財政政策,擴大社會福利支出時,雖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中產階級卻被剝了兩層皮。若政府採取公債融通,買債券得利的是富豪階層,還公債本息的要角還是中產階級。

 美國公債因具有作為各國外匯準備的獨佔優勢,在總額14.3兆美元中,各國央行「贊助」了3~4兆美元;至於歐豬5國的政府公債,就沒有這樣的優勢,只能用高利率吸引不怕死的投資人。然而,歐豬公債總有到期日、美國公債也有其法定上限,因此每當傳言歐豬某國家公債無力償還時,全球股市立刻大跌;同樣的,美國公債瀕臨上限,問題遲遲不解決的期間,國際股市也跟著打擺子。台灣股市因外資持股達三成以上,被外資當成提款機,大進大出,助漲助跌,雖然合法,卻令人不滿。

 每當國際股市大崩盤,有關經濟大衰退的傳言立即傳出。傳統的經濟救世主兼股市救「市」主的美國,在前述的政治、稅制結構下,中產階級逐漸萎縮,內需成長有限,就業復甦遲緩,因而在經濟復甦上欲振乏力;在股價表現上則受經濟復甦負面消息影響,不但沒做領頭羊,反倒像瞎子領著瞎子,讓全球股市跌得鼻青臉腫。因此,有如逢大旱之望雲霓,尋找救世主的對象轉向中國。就經濟數字來看,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後,確實展現脫胎換骨之氣象,尤以最近十年來,經濟成長率都達兩位數,特別是金融海嘯期間一枝獨秀,因而國際間對所謂G-2的厚望,當美國已自顧不暇,就希望中國承擔救世主的角色。

 寄望中國作為帶領全球脫離經濟衰退的救世主,事實上也是緣木求魚。因為中國經濟成長仍是靠外需起家,金融海嘯期間投入4兆人民幣救經濟,確實產生取代外需、刺激內需的效果。然而,因為經濟成長與國際收支良好,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與熱錢流入與日俱增,造成國內通貨膨脹與不動產泡沫的形成。中國政府為了打房,陸續縮緊銀根,據估計也達4兆人民幣。但如今通貨膨脹的壓力仍未降低,七月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創6.5%的37個月新高。這個G-2的另一個國家,面臨不同問題,同樣難成救世主。

 面對當前國際變局,以台灣在國際經濟的份量,也只能看招出招,被動因應。不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今日國際金融經濟之亂象,可以說是金融創新過頭、稅制偏袒富豪、財政缺乏紀律的結果。台灣目前沒有所謂金融創新過頭的問題,但是國民租稅負擔率僅11.9%,相較其他國家顯著偏低,而直接稅中超過七成以上是由受薪階級承擔,稅制結構顯然偏袒富豪。另外,潛在政府債務已高達10.9兆元,這也是政府部門應該嚴肅面對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