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主是假的嗎?
‧楊仁賢 2011/09/19
對照北非各國、利比亞與敘利亞現在的動亂,新加坡的例子也說明了,任何國家想要長期維持一黨獨大的現象,終會面臨時代與人民要求公平正義的挑戰。
前幾日與移居新加坡多年的好友在台北見了個面,好友見面特別高興,當然也就無所不談了。他告訴筆者,他特別喜歡新加坡的安定、乾淨、廉潔與守秩序的環境。但他卻也說,他實在搞不懂為何有人要說新加坡是個「假民主」,甚至是個「獨裁」的國家。「新加坡不是也有國會,議員也是人民選的,甚至總統也是剛剛新選的!」他不解地說道。

相信國內許多人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欣賞著新加坡高效率、廉潔、乾淨及守秩序的社會環境。否則,功夫巨星李連杰、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成先生等人也不會選擇新加坡移民。

公平與正義

民主是甚麼?相信多數人不僅搞不清楚,學界也有不同的說法,網路上的資料更是令人眼花撩亂。民主從古希臘時期演變到現在,對多數人來說,相信頂多只剩下選票上的意義而已,否則大多數人也不會對選舉如此的瘋狂,政治人物也不會變得如此的躁動與短視。

民主當然不等於選票,政治學者曾對這種將民主簡約為選舉的謬論進行過批判。若民主等同於選票,那我們就無法對中東的哈瑪斯、南美洲的查維斯、俄國普丁等政權,甚至德對國希特勒與義大利墨索里尼過往的專政進行批判了。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對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所長期執政下的新加坡批評為「偽民主」。

然而我們確信,選舉是民主的重要內涵,因為它是實現公平與正義的重要手段。民主不單是選票與制衡,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公平與正義。選票與制衡的最終目也是要在群體中實踐人對公平正義的自然渴望,這是無法忽略與壓抑的。民主就是體現在人追尋公平正義的過程中,沒有終點,如此也才會有自由與人權的真實保障。因此,政府在治理的過程中就必須是良善,唯有不斷追尋良善管理的政治運作,公平與正義才有在群體中被實踐的可能,民主也才能獲得彰顯。

正是這種對公平與正義的渴望,北非各國年輕人起身反抗一黨專政的舉動才會顯得如此的珍貴有意義。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此次遭受選舉大敗(僅60.1%,1965年建國後最低得票率),新加坡工人黨卻首次成功拿下5人制集選區(阿隆尼吉選區. Aljunied)及一人制單選區(後港區. Hougang),不也正是年輕世代對人民行動黨長期一黨執政下的一種不滿回應嗎!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在大選後所作的民意調查顯示,其實多數新加坡人皆對政府的廉潔與高效率不持異議,但就是因為人民行動黨執政太久了,人民才希望改變,希望多元化,因此希望給執政黨一點教訓,不願看到執政黨太驕傲,而持有這樣想法的人多數都是在1965年建國後所出生的青壯人口。

因此,李光耀的大公子李顯龍總理選後在答謝行動黨議員們的餐會時說,「國人對政策有更多的質疑,對政府施政有更高的要求。大選後我們會認真檢討這次大選得票下滑的原因並適度修訂我們的政策。」

連新加坡人自己都說,「我們看到了總理有史以來的道歉,平時傲慢、不可一世的候選人開始自我批評,人民的主人一下子都成了人民的公僕了。」

李顯龍不得不承認,時代已在改變,人民的要求越來越多元,政府必須以「更包容及協商的方式」來治理國家。選後,李光耀立即辭去內閣資政的職位,宣佈不再擔任任何職務,新加坡媒體也以「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新加坡政局的發展。

我們很容易找出在李光耀執掌下的新加坡為何是「偽民主」的理由。例如,對媒體的控制、利用法律整肅異己、不公平的選區劃分及財力資源、政策買票與恐嚇等,這些都是執政黨利用合法程序的手段來壓制反對力量。因此,新加坡的反對人士常說,新加坡的反對黨是活在恐懼當中。

過往,新加坡幾乎每一次大選都會有反對人士因為個人的品格問題遭到政府利用司法以毀謗等罪名搞到傾家蕩產,不是坐牢,就是最後出走海外,要不就是罰款退選。較為著名的例子是,已經去世但有「新加坡政治老人」之稱的惹耶勒南(Joshua Benjamin Jeyaretnam)。

出生斯里蘭卡,塔米爾裔,1981年惹耶勒南在安順選區的補選中首次成為新加坡第一位反對黨議員,後因被控偽造工人黨帳目被政府剝奪議員資格且喪失律師資格。1997年他再度獲選為議員(靜山5人集選區),但與鄧亮洪因選舉毀謗罪,因故延遲償還賠償款,故而在2001年被高等法院強制宣佈破產,再度喪失議員資格。2008年惹耶勒南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2歲。當然其他較著名的人士還有,徐順全、李紹祖、蕭天壽、謝太寶等人。

菁英政治

實際上,新加坡一路走來的決策團體都是執政黨內的權力菁英們,執政黨網羅了社會各界的菁英份子,社會力量對於公共決策的影響力事實上相當有限。登記參與大選的候選人皆須通過政府組成的委員會審核通過其資歷才可參與競選,即是顯明的例子。人民行動黨不諱言,新加坡走的就是菁英政治,並認為唯有如此,叢爾小國的新加坡才有可能避免西方民主政體的毛病,持續帶領國家進步。故而,公共決策上的公平與正義從不是權力菁英們所考慮的重點。前幾日李光耀在出席慶祝第七屆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時還談到對西方兩黨政治的懷疑,但他認為反對黨可在國會扮演有競爭性的角色(a competitive role)。

從新加坡的歷史來看,30多年前新加坡國人的整體素質相對於多數留學英美的政治菁英來說,可說是差距甚大,在1965年8月9日被馬來西亞驅逐聯邦被迫獨立後,缺乏天然資源且失業率高漲的新加坡瞭解到國家的未來只能靠自己了。因此,菁英政治的形成有其歷史背景因素,當時新加坡人也皆能共體時艱,服從領導,全力發展經濟求生存。

但隨著新加坡教育的普及、國人視野開拓與財富的累積,社會力量日趨成熟,政治上的菁英管理自然會與社會的多元產生矛盾,長期的一黨執政終會面臨新世代的挑戰。此次工人黨議員的獲勝也標誌著,反對派議員的素質與條件決不會輸給執政黨所推選出來的議員候選人,人們皆期待著未來會有不一樣的決策風格出現。

新加坡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多元的,住房問題、交通擁擠問題、大量新移名問題、低生育率與老化問題、及經濟持續成長問題。特別是住房、交通與移名問題,李光耀認為,這三項問題是這次反對黨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執政的行動黨須要確切反省。

不管是不是,人民行動黨的官員們已在悄悄的改變。媒體報導,多位掌管政府部門的首長們開始紛紛「微服出巡」前往第一線了解民情,親身與民眾對談,真實了解問題所在,以增進政府施政品質。

對照北非各國、利比亞與敘利亞現在的動亂,新加坡的例子也說明了,任何國家想要長期維持一黨獨大的現象,終會面臨時代與人民要求公平正義的挑戰。新加坡政治已在悄然的改變。筆者相當好奇,始終關注新加坡政治制度的北京領導們是否也會受到啟發呢?

【2011-09-19 聯合新聞網】

全文網址: 新加坡民主是假的嗎? - 楊仁賢專欄 - 全球觀點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364&f_SUB_ID=3480&f_ART_ID=343207#ixzz1YRZbaMDw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