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患飲食營養密度是關鍵

  • 2011-05-25
  • 中國時報
  • 李盛雯/台北報導

 

      「得癌症後,是不是要改吃生機飲食?」「化療後食慾不振、嘔吐,該怎麼吃?」癌症病患往往因疾病纏身,吃這個也怕、吃那個也擔心,導致營養攝取不足。美 國國家研究中心發現,80%癌症患者營養不良,更有20%到40%癌患並非死於癌症本身,而是營養不良引起的各種問題。

     ■抗氧化營養素 增加抗癌力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一賢表示,營養不良的癌患易發生感染、併發症,對治療反應也較差,因而較難挺過化療。有些癌患嚴重挑食,甚至誤信可採用斷食法,企圖餓死癌細胞。

     蔡一賢以太極觀點提出「虛實相輔,效益相乘」概念,建議癌患吃多樣化食物。「實」是均衡攝取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虛」是多吃富含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及多酚類等抗氧化營養素的新鮮蔬果,防癌又抗癌。

     2010年BMC Medicine期刊研究證實,抽菸男性連續八周,每天吃三顆奇異果,和僅吃一般飲食的抽菸男性相比,DNA修復能力、血液中的抗氧化能力明顯增加。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系教授謝榮鴻指出,過去挪威學者研究提到,奇異果的抗氧化效果主要來自豐富的維生素C,每日攝取一至三顆奇異果,三周後淋巴球中DNA損傷明顯降低,可降低正常細胞產生癌變機率。

     ■少量多餐 吃高營養密度食物

     癌症病患治療過程中,常因攝食困難、消化不良而導致食慾不振或營養吸收能力受損。蔡一賢建議癌患少量多餐,多攝取高營養密度的新鮮食物,讓每一口都能吃到滿滿的營養。

     美國飲食學會期刊2005年以低卡路里、營養素含量及多樣化程度作評估,公佈營養密度公式(營養密度愈高愈好)。根據此公式分析市售常見水果發現,黃金奇異果、綠奇異果的營養密度排名第一、二名,其次是柳橙、小紅莓、香蕉與藍莓。

     黏膜發炎是癌症病患化療或放療最常見的副作用,營養專家建議可選質地軟、嫩、細碎的食物,或利用果汁機、攪拌器將食物磨細打碎,或打成流 質,方便咀嚼與吞嚥。多吃高維生素C的食物,如奇異果、芭樂及番茄,可協助促進體內膠原蛋白合成,改善發炎狀況,加速傷口癒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