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高等教育供需失衡不容小覷

2011-09-07
工商時報
【本報訊】

 自從20年前的教育改革方案強調應廣設大學以後,包括新增設的,以及由專科改制升格者,迄今台灣已經有超過160所大學。在供給量大增的情況下,高中生要升大學的門檻已經低到供過於求的狀況。從而大學畢業生滿街走,大學文憑不再是就業的保證。

 既然大學文憑不再吃香,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只好繼續深造,於是各大學只好廣設研究所。到了99學年度,總計全國的碩士班已多達7,696個,上學年度碩士畢業生將近6萬人。如此大量製造的碩士,包括教學研究機構與公私立機關行號,自然無法吸納,於是不只大學畢業生有就業的問題,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其實更為嚴重。

 就如同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不容易,只好繼續就讀碩士班,碩士生畢業後發現想要找到相稱的工作更難,結果不是只能屈就事實上只需要大學學歷資格的工作,而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再不然就只能「被迫」繼續深造,攻讀博士班。

 在供需關係的推擠下,於是繼廣設碩士班研究所之後,最新的現象則是目前全國已有高達1,610個博士班,在學的博士班學生多達3萬4,000多人,上學年度的博士畢業生多達3,705人。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日昨不得不指出,「國內生產博士已經太多,教育部核定增設博士班要注意產業需求。」

 國科會為什麼會對國內各大學土博士產量過剩問題跳出來公開發聲?原來就某個意義來說,國科會可以說是博士大量增產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因為每年超過3,700人的博士增產速度,包括各大學、研究機關,以及公私部門機關產業,根本不可能提供這麼多的高等職缺,於是就如同碩士畢業生只能高階低就或繼續深造,博士畢業生要麼屈就原本只需要碩士學歷的工作,再不然就只能向國科會申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從而這三年來各大學透過大型研究計畫向國科會申請博士後研究員的補助人數也就從96學年的965人,快速增長為97年的2,307人及98年的2,501人。而隨著博士後研究員人數的爆增,國科會每年的補助經費估計明年將會增加到16.5億元。國科會官員因而傳神的形容,近兩三年,國科會主委李羅權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到處找錢,以協助各大學增聘博士後研究員,解決博士失業問題。

 完整回顧這20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從門戶大開廣設大學,造成大學畢業形同失業,於是不得不廣設研究所,技術性化解大學生的失業問題,而後類似問題逐級推升反覆出現,為解決大量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只好增設博士班,而後又為了解決博士生的失業問題,只好多編經費補助各大學增聘博士後研究員。

 檢視我國高等教育今天所面臨的這種困境,它的形成自然不是一、兩天,甚至不是一、兩年,準確來說乃是這些年來不分藍綠政府接力堆疊而成。其情形與各大學大量製造中、小學合格教師,卻因少子化各中、小學持續減班,致使教師職位一缺難求,流浪教師充斥各地的現象可以說如出一轍。

 近年來研究所以上畢業生快速增長,直接衝擊的固然是就業不易的問題,並因而衍生必須被迫繼續深造或爭取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扭曲現象,但更嚴重的是造成教育資源的過度投資和浪費。同時這些獲得碩士以上學位的所謂社會菁英份子,面對職場求職不順,不論是只好高階低用,或學非所用,心情自然不會好,因而憤世嫉俗,成為社會潛在不穩定因子的機率自然也會提升。

 如此看來,當初不論是為了浪漫虛幻的情懷而主張廣設大學讓人人都有機會讀大學,或者是民粹媚俗的讓大學越設越多、以及讓不夠格的專校夤緣升格為大學,以及各大學為了面子而千方百計爭取設立碩士班、博士班,全然沒有考慮到社會與產業的實際需求,最後的結果就是造成今天學位貶值、畢業形同失業的窘境。

 教育部在問題引爆後才表示今後將從嚴審查,促使博士班減量。但如果執政者還是想討好民粹,不敢得罪既得利益,高等教育供需失衝的問題,將會像政府財政赤字只增不減一樣,長遠來看將是另一個難以化解的棘手問題,只是不知道這最後一根稻草將於何時掉下來,藍綠陣營誰又會是那時候倒楣的執政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