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志教育 永不嫌早(李韶芬、許秀雯)

2011年 05月06日

從牙牙學語開始,孩子們就被教導這世間的每一種事物都有一個名字,並學習怎樣分類。如果我們不教孩子們如何辨別紅色與綠色,和顏色背後代表的意義,那我們 就要擔心孩子過馬路時可能會發生意外。同樣的,如果不教孩子認識不同的性別認同,那就會造就一個充滿歧視偏見、縱容性別霸凌的恐同社會。
近日來反對同志教育納入國中教材的聲音,認為在國小五、六年級的階段實施過早,甚至還宣稱這不是在教「性別尊重」,而是教孩子「認識性」。然而,這些將國小、國中進行同志或多元性別教育視為洪水猛獸的恐懼真的合理嗎?

性別教育與時俱進

加拿大政府的行動證實了這樣的恐懼不僅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早於1994年開始,加拿大的公共衛生局即編寫了一套《加拿大性健康教 育指導方針》,教導所有小學及小學以上的學生, 如何正確認識不同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這套教材歷經不斷修訂、評量,在去年(2010),他們更出版了一本輔助教材《在小學內的性別認同問答集》,來增強 所有學校老師、教育行政及衛生專業人員的性別知能。這本問答集除了教孩子什麼是多元的性傾向之外,還教導什麼是「跨性別」、「恐同」、「異性戀至上主 義」……概念。問答集中特別重視學校應致力於支持跨性別的青少年及其家長,確保跨性別的學生不會因其特殊性而受到霸凌或歧視,甚至遭受生命安全的威脅。這 套教材施行了17年,不僅未遭到廢除,反而精益求精,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性╱別教育專業知能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回應校園的真實處境,足證加拿大政府及民眾並 不認為小學學齡兒童對多元性別與同志議題缺乏認知與理解能力,更不認為孩子會因此產生性別混淆。
加拿大政府傾國家之力,對於加強全體加拿大國民的同志與反恐同教育責無旁貸,只因他們深諳唯有充分培力教育相關人員,才有可能消泯校園與社會中急迫的恐同問題。
性別當然要好好教!而且不必局限於制式的教科書或教學手冊,而可以從鼓勵各式有利於青少年吸收理解的創作著手。

教材呈現多元觀點

以 法國為例,法國政府也投注許多公共資源來從事同志教育與反恐同的公共行動,例如在2008年10月,法國政府(「健康與運動部」與「國家健康預防及教育 院」共同策劃) 以「在他人眼中的青少年同志」為主題公開徵求反恐同的劇本,共收到九百多個參賽劇本,後來評審選出五個最佳劇本,並與電視台Canal plus 合作拍攝五部短片,作為反恐同的教材。為搭配這五部短片的播放及討論活動,他們另外編寫了一份非常生動、59頁的反恐同手冊提供映後討論的參考。
台 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認為,不僅孩子們需要多元性別教育(只呈現異性戀中心的「兩性教育」是不夠的!),整個台灣社會其實都會需要。因同志並非孤立活在真空 環境下的個體,而是社會的一份子,在一生中建立起無數的社會關係,除了伴侶關係,還有向外延伸的一切家庭、親友和社會網絡。國家有義務讓社會的每一份子都 能活在安全平等的社會關係中,學習如何在平等的基礎上互動與相互承認。光是空泛地喊「尊重」卻禁止孩子從小認識、理解同志是自相矛盾的說法,因為,真正尊 重、平等的社會關係豈可能憑空而生?
伴侶聯盟呼籲,立法與教育是反恐同的兩大基石,《性別平等教育法》所標誌的性別進步是台灣有目共睹的成就,國家應該拿出決心,落實此法第18條規定教材應呈現多元性別觀點的理想,並制止任何具有恐同意涵的行動。

李韶芬為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博士研究生、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成員;許秀雯為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可救藥的樂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